广富林文化遗址

广富林文化遗址呢,目前开放的只是一期,刚刚在今年的6月份才向公众开放,经历了10年的规划建设,也算是很不容易了。整个遗址包括建在水下的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地面上的陈子龙纪念馆、富林塔(仅外部观赏)、富林印记、木艺传承展示馆、古陶艺术馆、知也禅寺、三元宫、城隍庙、关帝庙、朵云书院、墨宁国乐等十余个展馆。广富林文化遗址总占地约850亩,里面大部分建筑都是新建的。去除掉水面和保护区域只有500亩,于是很多场馆只能建在水下,水下的面积几乎上水上的一样大,还包括了一个全国最大的水下车库。

要知道广富林文化是什么,首先我们来说说上海的历史

约7000年前,上海西部已形成陆地,东部地区则为近2000年陆续形成。上海境内最早的人类文明遗迹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有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的遗迹。公元4至5世纪时的晋朝,松江和滨海一带即有渔民聚集,逐渐发展为一个渔港和商贸集镇。唐天宝十载(751年),设立华亭县,隶属苏州,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此为松江建城之始。

宋时商贩云集,今上海境内已有上海市(集市)这一称呼。咸淳三年(1267年),嘉兴府华亭县于上海浦(松江的一条支流)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格为府,并于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8月19日,元政府析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两岸的长人、高昌、北亭、新江、海隅五乡二十六保,设立上海县,隶属松江府,标志着上海有独立行政建制之始。至明嘉靖三十二年,筑起上海城墙。至明代时,上海县归属南直隶松江府,当时松江府据称“松江税赋甲天下”,已较为繁荣。清袭明制,上海县先归属江南省松江府,后江南省分省归属江苏省。

然后来看一下广富林的历史

长期以来,广富林这个地势平坦、水网纵横的小村落都默默无闻,“惊艳于世”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

当时,村民开挖河道时发现了众多陶罐玉器,经权威专家认定,这里是古代的一个生活遗址。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该处进行了考古勘察,同年,《考古》杂志刊载了这一发现:“在河岸两旁、距离地表深约0.7米的地方,暴露有灰层和大量古代陶片,灰层的土色灰黑,厚约0.3米,采集的遗物均为陶器,有泥质灰陶,黑衣灰陶,夹沙红陶,印纹硬陶和釉陶等。”当时的考古队在广富林小范围发掘了两座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及其他遗址遗物。研究发现,这是上海最早发现良渚文化墓葬的两处遗址之一。这让考古学界很兴奋:这意味着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城市、移民城市代表的上海,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人类居住生活。

1977年,广富林遗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1984年,上海市政府题名立碑“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并确定为上海古文化遗址保护地。到了1999年,村民开挖池塘时,又发现了古墓葬和随葬品,还有村民造房子挖地基时发现了很多鹿角、陶罐等。闻讯而来的文物保护部门在此又发现了数十座新石器以来有数千年历史的各类古墓葬,以及数百个水井、灰坑等生活遗迹。这次的发现让文物保护人员欣喜之余还有些疑惑:这里一直被认为是良渚文化(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距今5300年左右到4300年左右)的遗址,可是这些古墓葬和生活遗迹又明显和当地传统历史文化有差异。到底原因为何?

1999年至2005年,上海博物馆再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及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等文化遗存。特别重要的是,专家在此发现并确认了长江下游地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广富林文化,填补了该地区历史年代的缺环和文化发展的空白:良渚文化的年代下限是距今4300年左右,马桥文化(夏商时期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个区域文化类型)的年代上限是距今3700年左右,中间有一段时间缺环,距今4000年左右的广富林文化从时间上看正好在两者之间。

1999年、2000年,考古专家两次对广富林遗址土壤取样,并在1999年剖面中选取标本进行测年工作,测试结果反映了广富林遗址从5300年前至今的沉积序列:第一层是没有经过人类活动扰乱的生土,距今5300年左右;第二层是良渚文化层,距今5300年到4300年;第三层是广富林文化层,距今约4000年;第四层是战国至汉代文化层。

广富林遗址被发现之初,为学术谨慎起见,暂时称之为“广富林遗存”。2006年,在环太湖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经专家论证,正式确定“广富林文化”的命名。2008年到2015年,经过六万多平方米的发掘研究,广富林文化在上海和全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专业地位进一步强化。2013年,广富林遗址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知也禅寺和三元宫都是仿唐建筑,虽然风格是仿唐的,但是结构什么的好像看起来还挺现代的,斗栱也基本上只是装饰品,拍拍照还可以,另外这个知也禅寺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大食堂,供应素饭素面,院子里摆满了塑料小板凳,飘散着食堂的味道,非常的违和。

另外这个富林塔,居然不能上塔,而是地下古陶艺术馆的入口。。。

出口就是这里了,同样也是广富林文化馆的入口,文化馆基本上完全建在水下,分为几个大区,先是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遗址的区别,然后有一个广富林发掘的场景,配合了人物蜡像,最后一部分就是整个上海的发展历程中的各种店铺,宁波博物馆里也有类似的一部分,这里面非常大,还挺适合年龄大的父母一代过来拍拍照,怀怀旧的,但遗憾的是这里所有的场景都是新建的,建筑在湖边看还是挺好看的,但湖面上的建筑也完全是装饰用,水下的展馆是完全相连的,有一条固定的路线单向通行,走起来像在逛宜家。

这里做为一个科普的教育基地还是不错的,如果想当成一个古迹来看就会比较失望了,毕竟广富林本来其实啥也没有,只是一个村子而已,文物也都是在地下挖出来的,它在考古上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旅游的意义。

本篇照片SONY A5100 + 16-50 f3.5-5.6,后期Lightroom。

评论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点击直达这篇文章

,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