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 + 东湖樱花园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的东湖风景区,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以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史前陶器,盘龙城和曾侯乙墓为代表的青铜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云梦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馆藏文物的代表。其中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目前我们看到的是2021年年底才开放的新馆,需要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但是不知道限不限名额,感觉还是人山人海。。。在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队,内部虽然空间很大,但是因为人多,很多区域都在进行限流,重点展品前面也都是人挤人。这边的出土文物众多,而且每个都巨大,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很不值钱的感觉,然后人又多,大家都在拍照,知名的展品基本上就是挤进去拍个照就出来了。。。来这里最主要看的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系列青铜器,这批青铜器的出土被誉为“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为研究公元前1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世界闻名的编钟。

曾侯乙铜尊盘:这套酒器由本体、各部附件和镂空附饰3部分组成。铜盘内立有1件铜尊,铜尊装酒,铜盘盛冰,就可以起到冰镇的作用。尊口、盘口和铜盘上的4个抠手做成细密繁复、玲珑剔透的镂空纹饰,尊的颈部有4条圆雕的龙形装饰,它们头部向外,口吐长舌,身体也是由镂空纹饰组成,这些圆润灵动的纹饰使尊盘成为一套造型端庄、纹饰精巧的艺术珍品。

曾侯乙编钟:时期为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重4.5吨左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已发现的古代编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的乐器,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中国已经有七声音阶及绝对音高的概念,表明周代的文化与科技已达到很高的水准

铜建鼓座:这件建鼓座结合了分铸、铸接、铜焊、镶嵌等工艺,由8对镶嵌着绿松石的大龙簇拥着中心圆柱,圆雕的群龙身上盘绕着数十条小龙,首尾呼应,相互缠绕,给人纷繁缭乱、变幻莫测又舒展开朗、生动有序的奇特感受,圆座的外缘有4个对称的铜环提手。整个鼓座远看像一盆熊熊燃烧的火焰,近看似乎是阵阵鼓声惊醒了群龙,达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统一。

铜鹿角立鹤:这只神鸟引发过无数的猜测,有人认为它是引魂或镇墓用,也有人认为鹿角的弧度刚好镶嵌一面鼓,所以是一件乐器。

越王勾践剑:时期为春秋晚期,千年不锈,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长55.7厘米;剑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质量875公克。剑身两面有深色菱形暗纹,护手正面镶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花纹。剑首为圆箍形,内有11道同心圆圈。剑身整体经过硫化处理,耐腐蚀性和强韧程度得到极大地提高,说明中国古人在金属的冶炼和表面处理方面的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该剑出土时仍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剑技术,为古代兵器中的奇宝。

馆内有多个长期展览和不定期举办的临时展览,但是因为实在太大,感觉如果每一个都仔细看完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只好挑重点看一看。馆内有一个咖啡厅,走累了可以休息休息,在Google艺术与文化上还有湖北省博物馆的专区,可以了解更多文物的故事。

东湖樱花园

东湖樱花园位于东湖的另一侧,从湖北省博物馆出来,我们选择了乘坐游船,整个东湖地区交通不是很方便,步行过湖大概要走上10km,而磨山那一边又非常的堵车,游船反而成了一个最为便携的选项。。。从博物馆出来步行没多远,就到了行吟阁码头,行吟阁1955年兴建,取《楚辞·渔父》中屈原“行吟泽畔”之意命名,阁前面有一尊屈原的全身塑像。

东湖樱花园在5A级景区磨山景区南麓,梅园旁边,占地260亩,有樱花树10000株。园内种植的第一批樱花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邓颖超,再由邓颖超转赠武汉东湖。绝大部分樱花是中日双方1998年共同投资栽种的。武汉东湖磨山樱园与日本青森县的弘前樱花园,美国的华盛顿州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

只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时间还比较早,只有早樱开了,其它的樱花都还没有开放,甚至连花苞都没有,只有光秃秃的树枝。但不知为何也已经人山人海了,可以从图中樱花树的密集程度预估出盛放时的壮观场景,樱花园采用日式庭院设计,中心为五重塔,颇具日本特色。

建议去武汉赏樱花还是要看好花期,免得扑空,毕竟无论什么时候来,门票都是一样的价格~~~

评论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点击直达这篇文章

, , ,


赞赏